2009年3月24日

學校沒教的西洋史

這本書描述為何以前中國如此富強,但在清代末期中國慘遭西方諸國踐踏,諸如八國聯軍亂中原、火燒頤和園,在以前我們視為藩國的日本,經過明治維新運動後武器現代化了,不再是中國印象中的倭國,作者追逐始末,發現原來西方進步的武器與科學技術來自十四世紀的文藝復興時代,而這個時期的基礎可以再回溯至希臘文化所留下的知識與思想自由的學風,由希臘文化眾多學者提出的理論,再加上科學的實驗過程奠定了西方富強的基礎,然而在中國只是在春秋戰國時代有許多不同的學派,其中與科學相關的卻只有墨家一派,到了東漢皇帝獨尊’儒術’,至此中國的科學發展就受到了限制,一直到清末鴉片戰爭後才發覺原來我們只是井底之蛙,殊不知外國科技發展已經日新月異,雖然科學發展晚了西方一百多年,不過我認為在這個地球村的時代,資訊交換非常迅速與方便,二十一世紀絕對是中國人的世紀。

賽德克 巴萊

這本書是魏徳聖自己花了兩百萬拍攝預告片,爭取別人經費支持,想拍一部能媲美好來塢場面的電影,但後來失敗了,可能大家認為他默默無名不敢投資,使得他最後選擇拍一部成本較低的海角七號,沒想到破了台灣國片影史紀錄,大家才想到這位非電影相關背景的人,靠著理念夢想不惜舉債也要完成這部作品,後來也捧紅了一票人與相關地、物。

有點扯遠了,回歸正題吧!這部預告片上映時,我以為是某一家大企業想以台灣森林美貌當背景來拍一部廣告,後來才知道這是一部電影試拍片。這本書的背景即是以莫那魯道發起霧社事件為背景,探討原住民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與外來族群相對關係,如:賽德克族 v.s. 道爾族、日本人、漢人,從一開始與其他原住民搶地盤,到與日本人對抗,日本將台灣視為殖民地,並且行高壓統治,將人民的尊嚴踐踏於地,這就是他們失敗的開始,也導致最後以悲劇收場,最有趣的兩人:花崗一郎與花崗二郎,在日本人與原住民身份之間作掙扎,雖然他們不認同賽德克族的野蠻生活方式(:出草等等),但是體內流的確是賽德克族的血,所以最後自殺時他們選擇了穿日本服飾自縊,進入祖靈GAYA的懷抱,我認為書本前半部描寫過於華麗,讀起來有點悶,到書本後面才比較精采、熱血,我非常期待電影拍出來的感覺,看著他們成為一位賽德克 巴萊(真正的人)